央視《東方時空》2008年3月26日播出:海航飛行員辭職風波調(diào)查,以下為節(jié)目內(nèi)容。
近幾年來,飛行員辭職的新聞時有發(fā)生,涉及多家航空公司,而最近備受關注的無疑是海航集團的飛行員辭職事件。3月21日,隨著兩名該集團的飛行員提出辭職,這份起始于2006年的辭職名單,數(shù)量已經(jīng)增至22名。不過,這場曠日持久的被媒體稱做海航辭職門的事件,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位飛行員成功離開海航。有媒體報道,兩年多的辭職經(jīng)歷,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,飛行員賣車賣房甚至有人回家種菜,被稱作當今有翅難飛的人。那么,飛行員為什么要辭職?他們辭職遭遇到了哪些困難?又是因為什么導致飛行員明知道辭職艱難,仍前仆后繼地加入辭職行列?飛行員辭職事件背后反映的又是什么問題呢?
辭職引發(fā)巨額賠償
羅祖林,機長,32歲。2007年11月19日向海航提出辭職,是此次海航飛行員辭職中最年輕的機長,在勞動仲裁階段海航向他提出的賠償是490萬。
羅祖林說,他到海航工作快8年,05年升為機長,今年初為人父,家里的花銷都得靠他一個人,因為辭職不順利,他迫不得已賣掉了他的賽納車。
王建林,正駕駛,43歲。去年11月提出辭職,海航向他提出的賠償是500萬。
王建林說,他從1999年四月開始到海航工作,那時候月薪不到三千,05年漲工資后他每月能掙到一萬五。就算去賣腎也賣不了那么多錢。
我們的記者了解到,其他的提出辭職的飛行員,都面臨著海航提出的五百萬左右的賠償,飛行員們都覺得那是一個天價。不過,他們也強調(diào),對海航提出這樣的賠償,其實也不是沒有心理準備。那么既然明知道負擔不起高額賠償,辭職可能不會成功,為什么還要堅持辭職呢?是因為對海航現(xiàn)有的工資待遇不滿?或者有其他的航空公司開出了更誘人的條件?
辭職原因
據(jù)飛行員們介紹,他們在海航工作的薪水均高于國內(nèi)三大航空公司,較之新發(fā)展起來的小民航公司,也不遜色。
飛行員張鷹告訴我們,海航始終在整個民航系統(tǒng)里,算是高收入的。
飛行員姚金虎:這次工資調(diào)整完以后大概機長五萬,機長大概拿到四百塊錢每小時,一般情況下,像有些公司機長大概都是三百塊錢每小時左右。
飛行員張鷹:海航從來沒有自責過,也沒有承認過,飛行員掙的工資比別人高,為什么還要走,什么原因?
那么,按照飛行員的說法,他們并不是不滿海航支付的薪酬,也不是追求更高的工資,那么,他們辭職到底又是因為什么呢?又是為什么,導致海航在支付比大部分同行高的工資時,卻留不住這幾十號員工呢?
馮向東是此次提出辭職的飛行員之一,今年41歲,在海航工作十年,已經(jīng)是飛行員教員的他說,讓他辭職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超時飛行,在他的飛行記錄上,僅07年這一年,就出現(xiàn)過多次超時飛行。
按照民航總局飛行標準司制定的相關規(guī)定,在任何連續(xù)的7個日歷日內(nèi),被安排一次或者一次以上值勤期的機組成員,應當安排一個至少連續(xù)48小時的休息期。
律師張起淮:必須連續(xù)休息48小時,對飛行員身體的保護,對公共安全,飛行安全的要求。
張起淮,中國政法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,被媒體稱為中國“航空案第一律師”,此次也是海航飛行員辭職案的代理律師,張起淮說,他認為海航這樣讓飛行員超時飛行,很不妥。
張起淮說,超時飛行會導致飛行員的大腦皮層的反應減慢,這對飛機這種高精密集中操縱的工具來說,非常危險。
馮向東:我們這樣反映N多次了,一句話,公司需要,克服一下吧,一句話就打發(fā)了。
馮向東說,超時飛行不是他一個人所獨有的情況,其他辭職的飛行員也都同樣有類似的經(jīng)歷。不過,馮向東說,他們辭職,還不僅僅是超時飛行這一個原因。
曲良琦,機長42歲,在海航工作十年,07年8月24號向公司提出辭職。曲良琦說,他實在太累了,除了忍受超時飛行,還得承受沒有假期的生活,因為按規(guī)定他們都有健康療養(yǎng)假,但他根本沒有享受到。
曲良琦:療養(yǎng)假也沒休,探親假也沒休。我從2000年來,就這三次,三次加起來一共是27天。因為連續(xù)飛,左右后背,肩胛交叉著疼,一疼就是半年。
張律師說,《中國民用航空衛(wèi)生工作規(guī)則》第七十七條規(guī)定,空勤人員健康療養(yǎng)通常每年一次,每次25天到30天。第七十八條規(guī)定:空勤人員康復療養(yǎng)通常在民航療養(yǎng)院進行。而據(jù)曲良琦介紹,他們不光療養(yǎng)的時間大大縮水,療養(yǎng)也不在療養(yǎng)院進行,而是到公司指定的酒店。
曲良琦:我們公司指定是我們海航三亞的度假村,就是一個普通的旅游酒店,叫亞太會議中心,那里第一沒有醫(yī)療設備,第二,沒有體檢設備,第三也沒有合格的醫(yī)生。
張律師:這是嚴重違反法律規(guī)定的,嚴重違反科學和用人制度。
海航態(tài)度:暫不表態(tài)
采訪中,飛行員們還反映,他們辭職的原因除了海航長期、多次、超時地為其安排飛行任務,以及健康療養(yǎng)權難以保障外,還有海航?jīng)]有足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和住房公積金,以及長期拖欠應得的工資報酬,扣發(fā)他們的安全獎金等等問題。那么,飛行員所說的情況是否屬實,作為這場訴訟的另一方,海南航空對此又有什么說法呢?
記者:你好,我是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的記者,海航飛行員辭職的原因我們想向海航方面求證一下。
海航:我要給你表達一下我們公司對這個事件基本的態(tài)度,我們公司也是因為法院沒有審結這個案件,關于有關的內(nèi)容可以說是雙方各執(zhí)一詞,我們也不希望通過我們在案件未審理之前的言論,給法庭的審理或者給仲裁帶來一些誤導或者負面的影響。
記者:那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,飛行員辭職這個事情影響也挺大的。你們是不是有必要做一個說明?擔不擔心,如果你們不出來說明,對公司還是有影響?
海航:我們當然還想出來說明,但是公司有更深一層次的考慮,作為國家的一個企業(yè),作為這個行業(yè)的一個代表,遇到這樣的情況,我們首先是維護國家和行業(yè)的形象和利益,不能給國家和行業(yè)帶來不好的影響。
在一段時間以來,關于海航飛行員的辭職,媒體上出現(xiàn)的一直是飛行員就此事件的陳述。而海航方面在媒體前的態(tài)度始終低調(diào)和審慎,他們認為此事已進入法律程序,作為當事者他們期待也堅信一個公正合理的判決。
目前,此案還在海南省勞動爭議仲裁委以及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.在判決下來之前,這些飛行員的辭職之路看起來依然充滿不確定性。不過,這場尚沒有結果的飛行員辭職風波卻引起了媒體和公眾持續(xù)關注。
飛行員流動難在哪里
《中國青年報》在相關報道中,對飛行員辭職持續(xù)兩年半的時間,提出“飛行員辭職咋就那么難”的疑問!缎率兰o》周刊也就此引用了,全國總工會法律工作部部長郭軍的公開表態(tài),飛行員與航空公司之間是市場化的勞動關系,不存在是否可以流動的問題。.那么既然飛行員完全可以自由流動,現(xiàn)在怎么又流動不起來呢?
董念清,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航空法研究中心主任,他說,在我國,飛行員多年來都采取訂單式的培養(yǎng)方式,即那些飛行學校的學員,都是由各個航空公司指定培養(yǎng)的人才,他們從入校的那天起,就已經(jīng)成為航空公司的意向員工,而他們的一切費用也都由各航空公司承擔。
不過,對于這種觀點,此次提出辭職的飛行員馮向東表示,他們的情況還不一樣,因為他們這次辭職的飛行員,大多數(shù)都是從部隊轉(zhuǎn)業(yè)的,也就是說他們是部隊花錢培養(yǎng)出來的飛行員。
而還有輿論認為,航空公司不放飛行員走還有一個原因.因為他們認為飛行員職業(yè)特殊,怕他們辭職會影響飛行隊伍的穩(wěn)定,從而危及飛行安全.
董念清:他們會有更多的想法,這樣有時候會影響他專心致志干他的工作。這個影響同樣會涉及到航空安全,造成航空安全隱患,F(xiàn)在民航業(yè)對飛行員的要求和期待還是很高的。
飛行員王健林:壓抑的心情實際上對飛行安全沒什么好處,我換個環(huán)境,可能這個心情會好一點。心情受壓抑的時候,別說有什么能力要發(fā)揮,就是自己手頭那點很有限的東西都不一定能干出來,對吧。
一方認為航空公司不放人,是因為考慮到安全;而在另一方飛行員看來,他們辭職才是真正為安全著想。如此一來,有輿論認為,安全方面的原因不是根本,海航飛行員辭職的風波,真正的難點在于飛行員的稀缺。
董念清:為什么不愿意?你走了以后,那些飛機誰來駕駛?說到底,飛行員一走,他的飛機就應該會停在機坪上曬太陽的。這些飛機要么是買來的,要么是租的,都價格昂貴,如果在機坪上曬太陽,那一天的損失就是幾十萬或者是上百萬人民幣。并且對航空公司來講,他現(xiàn)在找不到可以馬上替代的人來駕駛飛機。
董念清說,海航飛行員辭職風波的背后,實際上是因為我國民航業(yè)的飛速發(fā)展,飛行員的數(shù)量稀缺。我國在2005年允許國內(nèi)的民營資本進入民用航空領域。2004年,民航總局先后批準了奧凱,鷹聯(lián),春秋和華夏4家民營航空公司。如今我國的民航業(yè)正以12%---14%的速度增長,目前中國民航現(xiàn)有飛行員總數(shù)在12000人左右,而據(jù)民航總局預測,到2010年,我國將擁有民航客機1250架,比現(xiàn)有數(shù)量增長80%,這就需要新增飛行員6500名,而我國目前每年培養(yǎng)飛行員的總數(shù)只有600名到800名。
飛行員的培養(yǎng)過程
一名在航校畢業(yè)生,當他們在航校學習四年后,這時候的他們離一名真正的飛行員至少還有八年的時間。
首先,他們要先成為一名合格的副駕駛。而副駕駛一般都分為一副和二副,航校的畢業(yè)生來到航空公司,都得從學員做起,經(jīng)過至少一年多的訓練才能成為二副,而這段時間他們都沒有機會上座,二副只有在跟班滿100小時后,在有教員在身旁的情況下才可以上座。而從二副要升為一副,則需要飛滿2700小時左右,而按照規(guī)定,每個飛行員一年的飛行時間不能超過1000小時,這差不多就是三年的時間。所以從學員到一副這算起來至少是三到四年的時間。而副駕駛要成長為機長,則需要5到6年的時間。
熟悉內(nèi)情的人認為,以目前中國現(xiàn)有的飛行員的培訓能力和飛行員培養(yǎng)的周期看,起碼5年內(nèi),飛行員緊張的狀況不會緩解。
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廣漢分院招生處副處長鄭勇:因為這兩年民航業(yè)發(fā)展迅速,民航總局也要求我們擴大規(guī)模。04年我們招了300多,05年700多,07年超過一千,08年我們計劃招1100,比04年翻了三倍。
據(jù)我們了解,目前為了緩解飛行員緊缺的這種局面,國內(nèi)其他培訓飛行員的機構也都在努力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訓機制,而針對飛行員的流動問題,也開始參考國外的一些做法。
董念清介紹,國外的飛行員由于是自己出資學習,他們學完后,可以自由選擇跟哪家航空公司,簽多長時間的合同,一般是簽兩年或者三年。跟現(xiàn)在的飛行員“終身制”相比,國外的這些自費飛行員有很大的自由。現(xiàn)在我國也開始出現(xiàn)自費飛行員。
南航在去年8月和10月,分兩批招收飛行學員,送到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飛行技術專業(yè)進行為期兩年的學習,學習培訓結束經(jīng)考核合格后,飛行學院發(fā)給相關飛行駕駛執(zhí)照。在培訓期間,平均每名學員需要支付給飛行學院的飛行訓練費合計約為65.2萬元人民幣。而這65.2萬元都可以通過銀行“助學貸款”的方式,根據(jù)飛行訓練的進程分3期支付。在兩年學成后,他們將會被分配到南航各飛行基地工作,并與南航簽訂15年的服務合同。合同期滿后,自費飛行員既可選擇繼續(xù)服務南航,也可選擇自行擇業(yè)。
后記
機長張忠明說,他從17歲開始跟飛機打交道,至今已有20個年頭,如今已有半年沒開飛機的他,一想到可能會用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辭職,心里就很不是滋味。
張忠明:我們在部隊學飛行,其他的任何一些技能也都沒有,然后又從部隊直接又到地方,直接就到的航空公司,沒有到地方去鍛煉,所以說很單純,都是走的技術這個工種過來,實質(zhì)上這就意味著我的養(yǎng)家糊口,就靠我自己飛行這種技術。按照現(xiàn)在的這種程度的話,然后也許有可能以后就,真就一點跟飛行沾不上邊了,對我來講,然后自己又沒有其他的技術來掌握,你要學其他的,比如說你要學銷售,或者學營銷,你這把年紀已經(jīng)是沒有那個資本了。
海航飛行員辭職歷時如此之長,盡管我們做了各方面的推測,但究竟是哪個原因,可能在這起風波出結果前,仍是一個謎。不過,我們注意到,在這場曠日持久而且看起來遙遙無期的辭職訴訟中,航空公司似乎并沒有因為這些飛行員停飛而影響到正常的航班執(zhí)行。
在海航辭職門事件中,我們看到飛行員反映的一些問題,比如根據(jù)規(guī)定休假、療養(yǎng)、享受住房公積金等等,都無法通過內(nèi)部的渠道和航空公司達成一致,在這種情況下,“拿腳投票,辭職走人”成了他們最后的、最底線的選擇,當然,作為航空公司一方,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,雙方的矛盾有待法院來給個說法。而透過這起事件,我們看到了飛行員數(shù)量的短缺,看到了飛行員培養(yǎng)機制的有待完善,還是那句話,市場經(jīng)濟條件下,供給充分了,很多短缺的矛盾都會得到緩解。而海航的辭職風波,讓我們更迫切地關注建立飛行員有序的流動機制。 (本文來源:央視《東方時空》 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