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的保國寺大殿面闊、進深皆為三開間,相當于正方形的單檐歇山頂結(jié)構(gòu),莊重穩(wěn)定而又玲瓏小巧,是宋元時期浙江古建的一大特征——此處需要說明的是,現(xiàn)在我們看到的保國寺大殿在宋構(gòu)基礎(chǔ)上穿了一件清朝的“外套”,兩旁的梢間和重檐都是清朝人加上去的,形成獨特的“房中房”結(jié)構(gòu)。
屬于這座建筑的精華,在當中的三開間。能與宋代建筑奇書《營造法式》相印證的前廊三藻井、瓜楞柱、七朱八白、蟬肚綽幕等種種作法,全部位于當中16根柱子的范圍內(nèi)。
因為對于建筑史研究意義重大,且是很好的建筑學“教材”,保國寺大殿每年都吸引著大量全國各地的建筑研究者、愛好者前往觀瞻。它代表了寧波地區(qū)北宋時期,建筑工匠技藝達到的高度,并且幸運地穿過千年,得以讓今人寓目。身處保國寺大殿,歷史的厚重感歷歷可見。落在你身上的可能是千年前的灰泥,這座大殿見過宋朝的月亮。
策劃 朱尉 記者 顧嘉懿 拍攝 楊輝 剪輯 楊輝 陳金輝